11月26日,“金华市中小学科学英才教育教师发展行动”在浙江金华顺利开班。27日下午,分成小初高数学、高中物化生地、小初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分论坛讲座同步举行,来自金华大市科学类学科近1500名教师参与培训学习。
顾滨老师作报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中心,上海市特级、正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顾滨老师在《我眼中的上海高考数学》讲座中向小初高数学教师详细介绍了上海高考数学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历程、教学方法等。“学习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伴随着每一位教师终身且学且快乐。”通过梳理上海课程改革之路,顾老师指出,上海的“两期课改”强调数学教学应包括抽象、推理、应用三个部分,并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见,数学课程应与学生终身学习相联系,紧扣社会需求和未来趋势,明确改革目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厚积薄发,迎接挑战。
陈怡老师作报告
在高中物化生地分会场,金华一中物理竞赛金牌教练、“金华市最美教师”陈怡在“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教育的思考”主旨报告中全面分享了自己的相关思考与实践经验。陈老师首先区分了中考高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同,以生动的比喻强调了创新人才所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接着,他分享了个人从事物理竞赛工作的经历,包括备课、教学和学生培养的经验挑战等。通过不同案例,他向在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物理竞赛的五个发展阶段,提供了对物理竞赛教育的深入洞察和丰富经验,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分析。
王耀村老师作报告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激发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通过科技教育推动教育强国。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特级、正高级教师王耀村为小学科学教师做了题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的讲座。王老师着重讨论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话题,强调国家自主培养创新能力与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性。在分享浙江省科技教育成就的同时,他指出未来教育应注重跨学科融合、智能技术应用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探讨牛顿等科学家成长经历及成就,王老师强调教育应尊重学生独特性,教育方法应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培养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李建老师作报告
针对“信息学竞赛教练的养成”这一主题,杭州第二中学、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钻石教练李建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分享了“中学阶段编程的学习和内容无关,和课程教法有关”的独特见解。他提到2008年互联网普及打破了信息技术奥赛壁垒,不断鼓励自己去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展现出了敢为人先的品质。围绕“培养出金牌学生的教练才是金牌教练”的职业信仰借助几个深入浅出的教学案例,他向在座学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放手越晚越好,充分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让他们明确需求;二是教学要通俗化;三是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四是注重方法和层次结构,降低学习成本,解释清楚概念。
四场讲座引发了现场的强烈共鸣。在场学员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还为他们在一线教学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