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四月的阳光和细雨,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各班的爱学会议室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2025年2月19日晚,在23-113,2301班的爱学会议室如期开展。本次爱学会议室由班主任张毓婷老师主持,围绕读书分享进行。
首先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博弈论》这本书。通过智慧的博弈,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引导者。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用策略性思维驱动自我成长。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思考人机博弈与人机协同的重要性。
接下来,同学们纷纷上台汇报自己寒假读书的收获,内容涵盖各方各面,比如包书馨同学介绍的《园丁与木匠》告诉我们,教育需要像园丁般,给予孩子广阔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全面发展、自由探索,而不应像木匠式教育,将孩子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约束成长;戴桢桢同学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则启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建构......还有我们要意识到孩子的学习需求,全面发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要以灵活的教育方式引导学习;我们可以不完美,自我接纳;建立批判思维等等。
本次爱学会议室不仅是对寒假阅读的一次回顾总结,更是对我们内心深处教师责任与育人理念的深刻触动。它促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肩上承载的是塑造未来、启迪智慧的伟大使命。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光辉而又充满挑战的教育之路上,不仅传授知识,更用心点燃每一个年轻心灵的火种,培育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树,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教育华章。
4月22日下午,在16幢202教室,2302班全体同学举行了主题为“教育家精神”的爱学会议室,由2302班组织委员刘羽轩主讲。
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涵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等多个方面。它既传承了师者优良传统,又契合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指引,给予教育工作者精神鼓舞。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就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写照。初入行时,她努力摸索教学门道,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教育的真谛;成长过程中,她勇于反思突破,践行“摒弃舒适自升华”的信条,持续提升教学水平;成名之后,她甘愿做一块铺路石,诠释着“生命与使命同行”的箴言,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于漪老师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教育家精神的每一个特质,成为教育界的一座丰碑。
培养教育家精神,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政治引领。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勇于创新;保持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好师德表率,以高尚品德影响学生。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将其铭记于心,无论未来身处何方,都以这种精神为指引,努力成为有担当、有追求的人。让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砥砺前行,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4月22日,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第十五期爱学会议室——“关于文字的力量之散文”主题分享会于23幢113教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2401班组织委员孙钰颖主讲,2401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了散文的定义,在广义上,散文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后来泛指除诗歌之外所有文学体裁,如杂感、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等。在狭义上,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随后,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了著名的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和余秋雨先生。
余光中的散文融古典雅致与现代灵动于一体。其文字凝练如诗,《听听那冷雨》中化用诗词、巧织意象,将乡愁浸于雨丝般细密的笔触;又兼具思辨锋芒,在《我的四个假想敌》里以幽默解构父爱,亦庄亦谐。句式张弛有度,既有文言的韵律美,又具白话的流畅感,读来如品醇酒,余韵悠长。
余秋雨的散文以“文化苦旅”为魂,融历史、文化与哲思于一体。《道士塔》《莫高窟》中,他以深沉笔触叩问文明兴衰,在沧桑古迹中探寻民族精神脉络,兼具史诗的厚重与散文的灵动。文字典雅大气,叙事中饱含悲悯情怀,虽偶有争议,却开创了“大散文”格局,引领读者在行走与思考中重构对文化的认知。
“散文讲究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在本次爱学会议室的最后,主讲人呼吁大家多多记录身边发生的故事,多多感受文字中的那一份真心与真情。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舞台上,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无疑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近期,爱学会议室聚焦“美国关税大战”这一热点议题,为新时代青年打开了一扇洞察国际形势的窗口。
2025年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近年来最激进的关税升级行动,将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从54%提升至125%,覆盖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消费品等关键领域,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等措施。这一连串举措,如同投入经济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爱学会议室里,同学们济济一堂,气氛热烈而专注。主讲人凭借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将美国关税政策调整背后的复杂政治经济因素层层剥开。从美国国内产业利益集团的博弈,到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大趋势,每一个要点都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大家认真聆听,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仔细思考,脑海里不断梳理着这一事件的脉络与影响。
此次研讨,为同学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对“美国关税大战”这一事件的清晰认知,更是深刻的启示。在国际经济形势的惊涛骇浪中,单一市场依赖就如同脆弱的扁舟,会在贸易战的狂风暴雨中被轻易掀翻,而分散市场则是抵御风险的坚固船锚;核心技术若受制于人,就如战士丢掉了手中的利剑,丧失发展主动权,提升国产化率、打破技术壁垒,方能铸就战略威慑的坚实盾牌。
爱学会议室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感悟深刻。大家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浪潮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青年肩负着重大使命。这场研讨,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大家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大家立志以知识为羽翼,以智慧为风帆,在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3月5日,JEI2403班同学在16幢教学楼举行“求是月末读书沙龙(NO.08)”。沙龙由班级科研委员杨梓涵组织,陈椰洛、林可涵一同作《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的读书分享,班主任谷亚老师点评。
陈椰洛负责分享该书的前半部分,即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核心观点三大部分。让听众对本书的写作目的及基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陈椰洛在第三个部分着重分享了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以及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并用图示生动解释了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内在逻辑。陈椰洛指出,土地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未来贴现到当下,并创造巨量原始积累,从而快速地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林可涵负责该书分享的后半部分,即书中案例、个人感悟、结语三部分。让听众能够根据书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并结合分享者的感悟,得到自己的感悟,从而对这本书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在第二部分个人感悟中,林可涵以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视角指出,作为普通大学生的我们阅读这本书可以有什么样的收获。他认为,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政府与经济互动间的逻辑以及现实中一些经济现象发生的逻辑有着初步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突破专业局限,培养多学科交叉思维,还可以引起我们家国情怀的价值共鸣。在最后一部分中,报告展现了本书作者兰小欢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展望: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创新推动,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此次读书分享会从理论框架与实践案例切入分享,剖析中国经济逻辑,探讨阅读价值,激发了同学们对经济发展与家国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