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爱学会议室
2025年5月22日,在16幢203教室,2301班开展了本月的爱学会议室。本次爱学会议室的主持人是陈梦露,她为我们带来了“蒙眼人的征途”。
本次爱学会议室旨在通过回顾历史、联系现实,激励同学们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课程伊始,主持人以一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古老智慧,引领同学们穿越回那个信息爆炸却又充满迷茫的时代,同时将之与当下人们日均刷取海量短视频、浏览无数信息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引发深思。主持人通过生动的历史讲述与珍贵的影像资料,带同学们回到了1935年的春天。在赤水河畔的密林中,一支衣衫褴褛却意志如铁的队伍——中央红军,面对身后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销毁所有涉及战略意图的文件,仅凭口令前行。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智慧,更彰显了红军战士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坚定信仰。
“在那段黑暗而漫长的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他们怀揣着坚定的信仰,踏上了这场静默而坚定的征途。即便每300米就有一人倒下,即便心中充满悲痛与迷茫,他们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着,走着。”正如李中权将军的回忆录中所言,红军们“像被黑布蒙住眼的骡子,只管跟着前头的脚步声转山沟、穿密林”,但正是这“盲走”,最终走出了生路。
课程随后讲述了当代中国人在面对技术挑战与文化输出时的勇敢与智慧,这不仅彰显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创新精神,更与历史上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共同诠释了“不惧迷途,敢为人先”的深刻内涵。
在课程的尾声,主持人以钱学森先生的名言“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作为结语,鼓励学员们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要铭记历史,汲取前辈的智慧与勇气,以信念为舟,以探索为帆,以创新为桨,勇敢地迈出先行步伐。
此次爱学会议室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深刻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在未来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决心与信心。
第21期爱学会议室
5月22日,在16幢103教室,2302班全体同学举行了主题为“教育数字化”的爱学会议室,由2302班组织委员刘羽轩主讲。
教育数字化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对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教育质量、效率和公平性,主要包括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三个方面。
数字化教育的优势体现在AI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能为学生定制针对性方案,云端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拓宽知识获取渠道,数据化管理让教学流程更高效,虚拟实验室等工具打破实践场景限制。
在应用层面,在线课堂已形成“直播授课—录播复盘—互动答疑”的闭环模式;智能教学工具如AI辅助教学、虚拟实验系统逐步普及;教育大数据通过分析学习行为与教学效果,为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然而,教育数字化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技术设备陈旧、网络条件落后;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升,需系统培训支持;学生个人信息与教学数据的安全保障需强化。对此,需加大技术基建投入、推进教师数字能力培训,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体系。
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教学,实现智能辅导与个性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教育大数据分析从“事后评估”转向“实时预测”,推动教育向更公平、高效、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未来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此次分享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与模式的重构。在科技赋能下,教育正朝着更公平、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方向迈进,而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学习者,将成为教育数字化的核心使命。
第22期爱学会议室
2025年5月21日,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第二十二期爱学会议室——“关于文字的力量之散文”主题分享会于16幢408教室举行。本次会议由2401班组织委员孙钰颖主讲,2401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了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了著名的小说家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涵盖多种类型,喜剧轻松幽默,如《威尼斯商人》;历史剧展现历史风云,像《理查三世》;悲剧深刻动人,《李尔王》等堪称经典;传奇剧富有奇幻色彩,如《辛白林》。他的作品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对人性、社会等方面有着深刻洞察和精彩呈现。其戏剧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丰富生动且富有表现力,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家一起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小说《威尼斯商人》的片段节选。作品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通过夏洛克对金钱的贪婪执着,展现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同时,也揭露了***者的冷酷无情,以及当时社会商业活动中的一些丑恶现象。但是也宣扬了人文主义的仁爱、友谊等价值观,比如安东尼奥等人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和互助精神,与夏洛克的自私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通过本次爱学会议室,同学们对小说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产生了兴趣。
第23期爱学会议室
5月,2402班如期开展第23期爱学会议室。期末将至,无论是堆积如山的作业、即将截止的项目,还是一直想养成的好习惯,拖延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难题。但别担心,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持续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摆脱拖延的困扰,成为高效行动的主人。
很多人会简单归结为“懒”或“缺乏自律”,但其实它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原因。如逃避痛苦、恐惧失败、追求完美等心理机制。不仅会降低效率,还会带来强烈的自我否定和焦虑感,形成恶性循环。
接着主讲人详细解释了“反拖延”武器:从今天开始掌控时间。如 5分钟启动法:当你不想做一件事时,告诉自己“先做5分钟”。一旦开始,大脑就会进入状态,很多时候5分钟后就能自然延续下去。
拒绝拖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练习和自我觉察。一些微小的习惯,会逐渐重塑你的行为模式,让自律变成自然而然的选择。拖延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可以被改变的行为模式。今天的一小步行动,就是打破循环的开始!希望大家能把这些方法用起来,从现在开始,告别拖延,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
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希望运用这些方法改变自己拖延的坏毛病,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24期爱学会议室
2025年4月2日,2403班同学在16幢教学楼举行“求是月末读书沙龙(NO.09)”。沙龙由班级科研委员杨梓涵组织,曹宇涵作《信息技术教师缘何离职》的文献分享,赵与政作《优秀的绵羊》的读书分享,班主任谷亚老师点评。
曹宇涵分享了马建军的《信息技术教师缘何离职:基于个案的叙事探究》。该文献运用叙事探究法,以陈老师为例探究信息技术教师离职原因,指出了薪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受限等是离职主因,利益报酬、资源规范、个人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决策。但研究存在样本少等不足,未来可扩样本、深研影响因素、探索干预措施来改善现状。
赵与政从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核心概念解析、阅读思考四个方面分享了该书的内容。他分析了书中的“优秀的绵羊”现象、成因与影响,并结合中国的优绩主义等现象进行了“绵羊化”现象的本土化反思。赵与政呼吁同学们要“学会思考,而不仅仅是服从”。
这些分享帮助同学们深化职业认知,认清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批判性思维,避免盲目服从,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中独立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